【平凉市】做好减加乘 释放新活力——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1日 来源:平凉日报
  今年前六个月,我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8373户,市场主体累计达到10.46万户。

  市场的变化,见证着我市“放管服”改革工作的扎实成效。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一场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也是打造高效透明政务环境的重要内容。我市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断优化政务服务,行政效能有效提升,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放管服”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放”字当头做减法 释放动力活力

  简政放权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先手棋”,权力的下放,某种意义上是政府部门的自我瘦身。

  改革不易,自我革命更难。然而,唯其艰难,才更显勇毅笃行。我市主动承接国家、省级下放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简政放权改革举措不断出台,动作频频。

  随着平凉市人民政府最新一批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决定》的公布,我市市级已累计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94项,减少66.8%,各县区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164项,减少59.3%。

  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是简政放权的关键。我市建立了多部门协同放权机制,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市县两级428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清零。今年市级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3项,减少3.5%,持续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编制发布市级行政许可标准化目录202项,县级行政许可标准化目录188项,实现了市县两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统一规范。

  “以前我们来办营业执照至少要跑好几次,而且需要等半个多月,现在网上办理太方便了,我今天提交了资料后,两三天就能把营业证办下来。”在崆峒区东街工商所办理电器营业执照的米祥祥这样赞叹。

  “放管服”改革的成效如何,对企业来说,最直观的感受来自商事制度改革。我市全面推行“多证合一”“一证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累计发放“多证合一”营业执照8362份,发放电子营业执照5200份。放宽市场主体登记条件,办照时间平均缩短了三分之一以上,全市累计新增市场主体7.18万户,注册资本800.9亿元。

  全面清理规范各类收费,助力“放管服”深化改革。近年来,累计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税让利6.48亿元,为小微企业减免增值税3.14亿元。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或停征中央75项、省级10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减免政府性基金,停征价格调节基金。涉企收费由120项减少到35项,政府性基金由30项减少到21项。 

  从一批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到市场主体的持续增加;从一份份权力清单的公布,到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减少,作为政府自我革命的“先手棋”,简政放权不断向纵深推进,企业得以松绑,经济活力得以迸发。

  “管”字跟进做加法 彰显监管效能

  简政放权,行政审批项目、审批流程减少了,但审批事项如何做到更加公开、规范、高效、便捷?“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无疑是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平凉工业园区按照打造“放管服”改革先行区的定位,全面启动政务服务“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高标准建成了包括引导区、工业项目办理区、办税服务区3个功能区和工商登记、综合受理、便企服务等22个窗口的平凉工业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并于7月1日建成投用,实现了各类涉企服务“应进必进”,为市场主体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绿色通道”。

  “咨询引导区重点提供政策咨询引导、自助终端服务;工业项目办理区重点受理工业建设项目手续办理等事项;办税服务区提供办税服务。其中,工业项目办理区围绕打通企业施工许可办理‘堵点’,力促工业建设项目从立项备案到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办结。”平凉工业园区综合办主任刘文介绍,平凉工业园区企业服务中心的投入运行后,方便了企业办事,提高了办事效率。

  简政放权后,考验着政府“放权不放责”的履职能力。只有管得好,才能放得开、放得活。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成市场主体和执法人员目录库,录入市场主体10.4万户,执法人员1932人,合理制定了抽查计划,严格按时限规定和流程开展定向抽查,有效确保了监管公平公正。持续强化信用监管,全面落实经营异常名录、失信企业黑名单管理制度,编制完成了《平凉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方案》,目前正在加快建设。

  简政不减责,放权不任性。我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全面推行政府部门权力、责任、服务清单管理制度,加强清单动态管理,今年取消调整各类清单事项144项。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领域中介服务,公开行政审批领域中介服务事项清单73项,取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52项。严格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主动在门户网站公开行政审批改革、权责清单等相关制度文件,设立投诉举报电话、信箱,接受社会监督。

  “服”字为本做乘法 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

  “门难进、事难办”,一度是企业和群众面临的难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让企业、群众办事不求人,给企业松绑,为创新创业清障搭台,我市下大力气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让优化服务更进一步。市住房公积金中心通过“互联网+智慧公积金”相结合模式,围绕“一网通办”,借助大数据的便利条件,拓展网上业务,拓宽服务渠道,变“群众跑路”为“数据跑腿”。

  “真没想到,提取公积金这么简单、这么快速,我卡里的钱通过手机APP申请,在核验结算后,几分钟后就到账啦!”这是在城区一所中学任教的宋巧通过手机APP完成还贷提取公积金后发出的感慨。

  “最多跑一次。”今后,越来越多的群众都将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中,体会到和宋巧一样的感受。我市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梳理规范政务服务事项的通知》《关于全面梳理公布群众和企业到政府“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的通知》,分两批公布市级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412项、县级2762项。

  办事指南简单明了、服务流程简化优化、网上办事减少跑腿。在依法依规办理前提下,我市进一步深化改革,简化环节,缩短时限,加快实现“只进一扇门”步伐。全面规范提升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市区合办政务服务中心,规划面积16816平方米,建成后将进驻市区两级6个分中心、17个部门办事大厅、73个部门单位和1500项政务服务事项。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抓紧推进,预计9月建成运行。县级政务服务中心整合融合力度也持续加大,各县都新建或改扩建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规模普遍在4000平方米左右,预计9月底将全面撤并整合县城辖区内分中心和部门办事大厅,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进驻”。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随着我市“放管服”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门难进、事难办”这一顽疾正在逐步破解,必定会让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