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智慧农业发展扫描
7月13日,西安市灞桥区席王街道席王村的西汉宿根花卉种植示范园的兰花种植大棚。
6月28日,在柞水县金米现代农业园区的柞水木耳大数据中心,蓝色的大数据云平台大屏幕上各种信息一目了然。本稿照片均为见习记者 李宛嵘摄
记者 艾永华 见习记者 李宛嵘
“即使你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只要轻轻动一下手指,就会拥有一棵属于你自己的苹果树。”去年7月,在西安工作的吕凡被朋友圈的这条消息吸引,在手机上“认养”了一棵苹果树,繁忙的工作之余,她经常会打开手机,看看苹果树的生长情况。
这棵苹果树生长在延长县的延长认养管村示范园。在手机APP上,吕凡随时可以实时观看果园农事生产管理直播视频、环境气象监测数据、VR实景展示等。通过简单的操作,摄像头还可以实现镜像翻转、聚焦加减、音量调节、图像调节、画面清晰度切换等功能,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地看到她认养苹果树的实时状况。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元素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近年来,我省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动数字陕西、智慧农业发展为目标,以3个千亿级农业产业和特色农业为重点,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在三产融合中的应用推广,提高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面深度融合。
拥有一棵“线上”苹果树
“在快节奏的城市里生活久了,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能看到自己的苹果树,就像是亲自在种,比支付宝的‘蚂蚁森林’更有参与感。通过调节摄像头角度还能看到延长县的蓝天白云,我觉得特别解压。”吕凡说,“去年年底我收到了好几箱自己认养的果树结出来的苹果,格外香甜。今年,我又认养了3棵果树,想让亲戚朋友和我一起分享这份甜蜜。”
2019年5月,延长星火燎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利用“互联网+”,打造了“延长认养管村示范”平台。将管村6.22亩3年树龄的矮化密植果园承包,建起了“智慧果园”。在示范成功的基础上,今年,认养基地由6.22亩扩大到300亩。
6月22日,在延长认养管村示范园里,一行行M62矮化中间砧礼富1号苹果树长得整整齐齐,套袋的苹果密密麻麻。“手机APP上看到的环境数据,都是由这台机器检测并传输的,它可以实时检测到果园的全天候采集空气温度、湿度、气压、光有效辐射、风力、风向、降雨量、土壤湿度和土壤水分等9项指标。”延长星火燎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柏臻指着大棚中间一台气象监控一体机说,示范园里还安装了22个球形摄像机,可以360度覆盖整个园区7亩地的所有苹果树。
“通过‘互联网+’与京东、淘宝、苏宁易购及抖音、快手等大平台合作,打造‘延长认养’智慧果园示范基地,不仅能公开展示果树的优生环境,指导农事生产管理,还能让消费者更有现场感和代入感。”延长县副县长于洋说。
据了解,2019年,延长县通过果树“认养”模式,使得农户每亩果园增收2500元。截至2020年6月底,已经认购延长苹果1.7万公斤、交易额44.72万元。“7月计划联合无锡宜兴市和上海期货交易所下属企业开展两场直播带货活动,预计认养果树将达到520棵,认购苹果将达到15万公斤,预计交易额320万元。”延长县商务局副局长申伟军说,“互联网+”正在助力延长县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大数据助力“小木耳”大发展
“沈阳市,实时单价31.52元;大连市,实时单价48.22元;丹东市,实时单价17.25元……”6月28日,记者走进柞水县金米现代农业园区的柞水木耳大数据中心,蓝色大屏幕上的市场信息模块,全国各地的木耳实时价格一目了然。
除了木耳销售价格动态,在柞水木耳大数据中心,还能全面获取木耳生长周期展示、全国木耳产业的生产、销售和实时价格等信息。“我们可以根据各种数据及时了解市场行情,选择木耳生产的品种,有针对性地开辟市场。”柞水县科技局办公室主任王维治说。
柞水木耳大数据云平台是柞水县与阿里云计算公司、西北大学等合作建成的全国首家木耳大数据中心。该中心利用阿里云操作系统,开发了市场信息、生长监测、农事咨询和质量追溯4个模块,帮助农户和企业解决木耳产业发展中“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怎么卖”的问题。
为了普及大数据平台应用技术,5月22日,柞水县科技局牵头主办了全县木耳大数据平台运营及木耳种植技术培训会,全县共116人参加了培训,会上工作人员和专家不但现场帮参会企业和农户下载了“柞水木耳物联网大数据平台”APP,还耐心地教他们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木耳生产怎么防虫、隔多长时间浇一次水、什么时候采摘等,都可以通过大数据系统进行查询和在线提问。”木耳种植大户张杰在接受培训后高兴地说,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所有疑问,都会有“农事咨询”服务的专家给予科学解答。
在木耳包装车间,记者扫了木耳包装上的二维码,手机屏幕上就出现了木耳从菌包生产、种植、采收、包装、仓储、检测各环节完整的数据。“二维码溯源,不但可以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而且通过获取消费者扫码地点的信息,掌握市场信息,有助于我们定向宣传,定向销售。”工作人员张浩说。
据了解,大数据平台的应用,让柞水木耳产业实现了从生长监测、质量管理、科技咨询到市场销售全流程的数据化和信息化。“大数据系统投入使用后,农民的种植技能以及木耳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今年以来,依托大数据平台,柞水县已建起44个木耳种植基地,种植木耳4500万袋,预计收入1.4亿元。”柞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涛说。
“物联网”让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一盆盆嫩绿的兰花整齐地摆在苗床上,散发着淡雅的清香。大棚外是烈日高温,大棚内却是凉爽舒适。7月13日中午,长孙西鹏来到西安市灞桥区席王街道席王村的西汉宿根花卉种植示范园,在自己管理的兰花种植大棚,打开手机APP,通过简单的操作,大棚里的风机和湿帘就开始运行,棚内的温度很快就降了下来。然后,他打开自动喷淋系统,设置喷水的时间和总量后,棚内就开启淋雨模式为兰花浇水。“兰花对光照和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只有让生长环境达到最适合指标,才能培育出最好的兰花。”长孙西鹏说。
在大棚的门口摆放着一台物联网设备一体箱,控制面板上是一排排红色和绿色的按钮,有的控制大棚的遮阳设备,有的控制顶开窗和侧开窗的开合。“通过电脑、手机端或者物联网设备一体箱输入具体参数,可以随时自动化控制通风、湿度、灌溉、光照等。”西安西汉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军峰说,“你看我们培育的兰花,品相都非常好。这完全是因为智能大棚提供的稳定生长环境。”
张军峰表示,兰花是一种很娇贵的植物,最适宜的栽培温度在25摄氏度—30摄氏度,蕙兰和春兰等是兰花中比较名贵的品种,其理想栽培温度应在15摄氏度—25摄氏度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它们的生长情况。智能大棚利用物联网系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确保兰花始终生长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
西汉宿根花卉种植示范园于2016建成,建筑面积2.9万余平方米,2018年3月开始主要培育经济价值比较高的兰花。
大棚内还有空气温度、湿度传感器,土壤温度、湿度、pH值、光照传感器等一系列装备,传感器可以进行数据监测,温度、湿度、光照等指标达到上限和下限,就会自动启动调节装置。智能大棚不仅能为大棚内提供最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还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3000平方米的大棚,只需要一个人就能轻松控制。
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GIS以及大数据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使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高产、高效、低耗、优质、生态和安全的智慧农业模式。从黄土高原的标准化果园、关中平原的设施农业,到秦巴山区的食用菌产业,传感器、处理器、导航定位、大数据、云计算等时尚的科技术语越来越被人们熟知,智慧农业正在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推动我省农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