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周日,巴中市区气温高达36℃,位于平昌县的驷马水乡大峡谷,迎来避暑热潮。景区内有山水溶洞,还有峡谷极速漂流、大型水上乐园等项目,加之交通便利,如今已成为周边市民的避暑新胜地。“一到周末,每天入园人数能达到三千多人。”景区负责人陈晓强介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资源丰富的巴中,筑牢生态本底,推动绿色发展,推进全域旅游。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巴中接待游客1577.9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2.0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38%和13.33%。
在绿中建产业、见效益,在绿中高质量发展,如今的巴中,这片红色老区处处洋溢着绿色生机。
A探路“点绿成金” 打响“山水画廊·秀美巴中”品牌
和驷马水乡大峡谷同为国家AAAA级景区的平昌县白衣古镇,也在周末迎来客流高峰。66岁的本地人张永坤在古镇内经营着一家农家乐,每到周末他感觉都像“打仗”。“现在我们有‘三怕’——怕节日、怕赶场、怕周末。”张永坤打趣说。自从吃上旅游饭,他家的月均收入已经上万元。
巴中森林覆盖率达58.8%,有“川东北氧吧”之称,绿色是发展旅游的天然优势。5月30日,巴中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召开,提出要鲜明打响“山水画廊·秀美巴中”特色品牌,加快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森林康养目的地,加快建成旅游经济强市。
“巴中有一大批旅游资源,把这些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努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将为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带来强劲动力。”巴中市委书记罗增斌表示,将高品位打造光雾山—诺水河生态旅游核心区,加快推进光雾山、王坪等国家AAAAA级景区创建,大力开发温泉、冰雪、山地、森林、养生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推动业态融合,深挖文化内涵,走出一条“大景区、大产业、大旅游”的发展之路。
绿色不仅存在于旅游业。巴中明确了道地药材、核桃、茶叶、生态养殖四大特色农业产业,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撬动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截至目前,巴州区道地药材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中药材年产量10万吨,引进、培育道地药材种植新型经营主体近400个,落地建设全产业链龙头企业26个,发展专合社251个、家庭农场31个、种植大户80家。
B紧盯绿色招商 快捷服务坚决解决“中梗阻”
深山中的白衣古镇,曾经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为何守着大好资源却要过穷日子?平昌县委书记蒲开文解惑:“白衣古镇之前没有开发,最大的担心是匆忙开发破坏了古镇原有的风貌。”经过近10年的技术积累和文化考探,并多方征求专家意见,如今白衣古镇终于走出“深闺”。
开发白衣古镇是巴中筑牢生态本底,坚决守护绿色的一个缩影。
招引优秀企业落地发展。今年以来,巴中市主要领导率队赴全国多地开展投资促进活动,深度对接优秀企业。新落地重大产业中,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绿色农业、文旅康养等成为投资热点。
招商引资项目质量更优,准入门槛也更严。巴中坚决禁止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三高企业”进入,同时对引进的企业严格落实环保责任。“实现绿色振兴已成为广泛共识,绿水青山也成为被招引企业最为看重的优势和最想着力的产业。”巴中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向传忠说。
为引入企业提供良好服务,解决“中梗阻”,巴中坚持大力推行“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行政审批改革,着力打造政务服务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保障。今年以来,巴中针对办事拖沓敷衍、懒政庸政怠政,“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等19项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同时,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切实营造好的营商环境。
开辟“绿色通道”
“内畅外达”交通网络更密集
8月9日,巴陕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米仓山隧道顺利实现双幅贯通。巴陕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后,巴中到汉中的车程将由原来的3.5小时缩短为1小时,成为北向出川的重要通道。
聚焦“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立足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奋斗目标,巴中该如何发力?
交通建设,是巴中确定的“六大突破”重点领域之一。
今年年底前,巴中恩阳机场将建成通航、巴(中)陕(西)高速全线通车、巴(中)万(源)高速巴中至通江段形成通车能力,这些都将进一步夯实巴中发展的基础条件。
与此同时,“畅通乡村、覆盖社组、联网成带”的农村公路路网也在巴中全面铺开。位于大山深处的巴州区梓橦庙镇陈家嘴村,过去交通极为不便,村里上好的土特产卖不出去。2016年起,村里实施连村公路硬化工程,今年当地交通部门更是对村上的公路进一步加宽拉直,实现“内畅外达”。村委会主任陈光军脸上充满笑意,“村里的土鸡、生猪今年全部脱销,遍山的野生板栗、猕猴桃也都成了宝贝。”
如今,越来越多的贫困村因为基础设施改善得以脱贫摘帽。数据显示,目前,巴中新建和改造的农村公路全域覆盖200个乡镇2448个村(居),公路深度衔接全市18个4A级景区,到2020年,将实现道路延伸到哪里,产业就聚集到哪里,乡村旅游就繁荣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