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强化精准培训 激发内生动力 我市输转劳动力47万人创收73亿元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4日 来源:平凉日报
  “同样是干活,培训拿上资格证后工资就高一点,理论知识懂得多了,干活心里也踏实。”45岁的叶勇是崆峒区四十里铺镇殷家湾村村民,也是平凉工业园区某企业的一名电工。最近,他在四十里铺镇政府参加了2018年全省劳务品牌项目培训班,拿到了专业资格证。

  像叶勇一样,今年我市还有很多劳动力通过培训实现了就业,提高了务工收入。8月13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今年1月至7月,全市共培训农村劳动力47.37万人,创劳务收入73.72亿元,分别占年计划的100.08%和81%。其中,输转贫困劳动力3.54万人,创劳务收入4.99亿元。

  按照“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思路,我市把劳务输转作为脱贫攻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依托“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精准培训、输转,在促进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市上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劳务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18条政策措施。在灵台县召开全市发展劳务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现场会,大力推广该县“党组织+劳务公司(劳务服务中心)+企业+农户(贫困户)”的劳务产业助推精准脱贫模式,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充分吸纳农村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市、县区人社部门加强与工商等部门对接,结合制定“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组织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劳务产业大调研,收集掌握市内各行业用工需求。各乡镇依托劳务公司等中介组织,统计测算辖区内企业和项目建设用工需求情况;各行政村逐一核实对接农村劳动力技能状况、培训需求、输转现状和输转意向,建立起覆盖所有农村贫困劳动力的信息台账,加快建立就业扶贫“一库五名单”。

  按照“四个一”培训要求,各县区围绕培训工作组建了以县乡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一套班子,制定了一套计划,建立了一套培训项目整合办法,出台了一套考核机制,整合各类培训项目资金,分工种、分行业开展老带新、师带徒、工代学、个性化、订单式培训,有效提升了培训精准度。各县区还即时互通劳动力供需信息,引导用工企业采取多种方式降低就业门槛,主动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确保有输转需求的贫困劳动力应转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