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在讲话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帮助贫困家庭学子走进大学校园,既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所系,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对事业、对未来、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金秋助学”活动作为扶贫济困的一项重要举措继续抓实抓好,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上不起大学。各级工会和惠民帮扶中心要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动员各方面力量,精心组织开展更多帮助贫困学生的公益活动,让更多贫困学生、困难家庭感受到党委政府的温暖。各级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推广各界组织和爱心人士捐资助学的慈善义举,着力营造全社会热心公益慈善的浓厚氛围。希望各界组织和爱心人士继续发扬饮水思源、乐善好施的优良品质,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用爱心点燃希望,用行动播撒阳光。
刘超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希望受到资助的各位同学牢记父母的含辛茹苦,牢记学校和老师的辛勤培育,牢记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无私帮助,在奋斗的时代放飞梦想、在顽强拼搏中成就华章。一要志存高远,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民族的振兴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以立志成才的理想信念等待祖国的召唤。二要勤奋学习,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和稍纵即逝的青春年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发奋读书、刻苦学习,努力成长为国家、社会、人民需要的有用之才。三要感恩奋进,把社会各界的关怀关爱转化为成长成才的强大动力,将来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回报父母、建设家乡,让真情大爱一直传递下去。
任远明在讲话中说,做好困难职工扶贫脱困工作是新时期党赋予工会的重要政治任务,是工会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一基本职责的必然要求。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会工作特别是“金秋助学”工作,市级各部门在助学工作中主动作为、创新作为、有效作为,积极探索创新助学载体和手段,取得了明显成效。绵阳市今年的“金秋助学”活动助学规模和资金总量不仅位列全省第一,而且整合资源、部门协作,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做法在全省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希望绵阳各级各部门继续把“金秋助学”活动作为工会服务职工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在创新助学机制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科学谋划、精准施助;各级工会要着力延伸工会助学链条,把扶贫与扶志、助学与助业、当前与长远结合起来,不断将工会活动引向深入。
发放仪式上,刘超、任远明等领导向给予2018年“金秋助学”活动爱心支持的企业代表绵阳市商业银行、绵阳市游仙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7家企业颁发绵阳市“金秋助学”活动“爱心企业”奖牌,向受助学生代表发放助学金。
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李亚莲通报2018年“金秋助学”活动开展情况。市委常委、副市长杨学宁主持发放仪式。爱心企业代表绵阳市商业银行、往届受助学生代表谌锴作了发言。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川萍、市政协副主席田荣华,市委秘书长邹若力参加发放仪式。
发放仪式前,刘超、任远明听取了我市“金秋助学”活动开展情况介绍。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高度重视民生改善、高度重视扶贫济困,已经连续12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有关部门积极作为、汇集资金,广大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慷慨解囊、踊跃捐款,累计为4万余名困难家庭大学新生发放助学金8000余万元。今年全市共筹集助学资金1263万元,将资助5338名困难家庭大学新生,资助金额和资助人数位列全省第一。
发放仪式结束后,受助学生代表们还前往科技城创新创业中心二期参观学习,详细了解科技城发展历程与规划蓝图。他们纷纷表示,一定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建设家乡,积极投身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建设的火热实践中。
来源:绵阳日报(记者 李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