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乡村文化振兴现场推进会在巴中南江县召开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2日 来源:巴中日报

原标题:全省乡村文化振兴现场推进会在南江县召开

  10月19日至20日,全省乡村文化振兴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南江县召开。省政府副省长杨兴平率队参观考察并在推进会上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全胜主持,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省文物局局长周思源等领导出席,市委副书记余先河陪同。

  现场推进会为期一天半。与会嘉宾先后参观考察了南江县城文化四馆、南江美术馆、流坝乡金台村牡丹园、正直镇长滩村、长赤镇禹王宫和龙池小学、朱公乡百坪村,观看了脱贫攻坚舞台方言剧《滴灌》首演。通过现场参观考察,体验了解我市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现代乡村建筑艺术与特色乡土文化和谐共生、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服务等乡村文化振兴探索。

  在20日上午召开的推进会上,杨兴平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农业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作出部署要求,为我们推动全省乡村文化振兴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指明了路径。南江县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乡村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探索了一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新路,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参考,值得大家共同研究思考。

  就做好全省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杨兴平强调,一是认清形势、提高站位,深刻认识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意义。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重要动力,是打造生态宜居、留住乡愁的有效举措,是推动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的必然要求。二是总结成效、正视问题,准确把握当前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矛盾。当前,全省乡村文化机制平台不断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逐步完善,乡村文化供给不断丰富,乡村文化产业稳步发展,但乡村文明素养有待提升、乡村文化服务效能不高、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形势严峻、乡村文化面临多元冲击等挑战依然存在。三是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有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落地见效。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进一步突出规划引领、示范带动这两大抓手,进一步培育乡村文明新风,进一步优化乡村文化供给,进一步厚植乡村文化脉络,进一步增强乡村文化发展动能。三是实事求是、客观分析,着力处理好乡村文化振兴中的辩证关系。要围绕“精准”二字下功夫,处理好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处理好集中供给与分散服务的关系,处理好经验学习与因地制宜的关系,处理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四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坚实保障。各市(州)要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树立问题导向,保持工作定力,强化督导检查,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细落实提供坚实保障。

  杨兴平强调,乡村文化振兴关乎民生、关乎发展全局。大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廓清思路、科学求实、改革创新、精准作为,为推动乡村振兴、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更全面、更有效、更持久的精神力量。

  在推进会上,周思源就全省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提出将实施乡村文化挖掘整理、研究阐述、保护抢救等十大行动,推动全省乡村文化繁荣兴盛。

  南江县、武胜县、夹江县、乡城县青德镇、叙永县水尾镇、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作交流发言。

  省文化厅、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民政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新闻出版广电局、体育局分管负责同志,各市(州)人民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各市(州)文广新局负责同志,四川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市、区)、2018—2020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县(市、区)的政府相关负责同志,文化企业代表等参加。

  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向前,市政府副市长温奇志,市政府副市长、南江县委书记刘凯,市政协副主席叶明生陪同考察。

  相关新闻:

全省乡村文化振兴现场推进会上交流发言摘要

  10月19日至20日,全省乡村文化振兴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南江县召开。会上,南江县、武胜县、夹江县、乡城县青德镇、叙永县水尾镇、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等单位先后交流发言,学习借鉴、互通有无,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样板。

  巴中市南江县:

  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南江县坚持“两变”“三不变”。变的是:传承方式顺应时代潮流,文化内涵紧贴时代需要、群众需求。不变的是,古朴沧桑的历史感、原生态的田园风光、服务于民的宗旨。

  具体而言,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复活地域文化基因,留住乡土味。致力于保护历史遗迹,唤醒乡村原始记忆,发掘保护米仓古道上的题刻、碑记、关隘、摩崖造像等历史文物3万余件(处);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延续乡村文化根脉,成立非遗传习所10个,建成民俗文化展厅2个,建立全国首个乡愁文化学院、乡愁图书馆、乡村川剧团、村级唢呐艺术学校,全面开展村史馆建设。

  二是坚持多态融合,转化乡村文化价值,提升生命力。深挖地域农耕文化,引领农业做特,建设金碑村、金台村等农耕文化体验长廊,建成七彩林业等一批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做活民俗节庆文化,引领旅游做强,打造3条乡村旅游示范带,常态举办18个旅游节庆活动,发展特色民宿100余家,打造全省第一个音乐民宿集群—朱公乡百坪音乐民宿旅游合作社、第一家美食民宿集群—正直镇长滩村美食民宿旅游合作社。

  三是坚持与时俱进,丰富时代文化内涵,回归群众性。整合文化资源,建设文化服务新阵地,投资2亿余元建设文化管院14个;紧贴群众需求,探索文化服务新模式,实现设备配送菜单化,活动开展菜单化,图书阅览菜单化。

  广安市武胜县:

  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中,广安市武胜县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保障乡村广大群众的公共文化权益。

  深挖乡村文化遗存,留住传统文明根脉。保护传承传统文化,128个幸福美丽新村、34个社区初显“一村(社区)一特色文化”魅力,100余所中小学校实现“一校一特色文化”;激发乡村文化活力,建立传统文化乡土人才库,引领乡村文化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搭建幸福生活平台。实施“绿道串五子”工程,系统规划建设乡村绿道,串联院子、坝子、池子、园子、林子;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深度融合,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和乡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免费WIFI工程。

  拓展乡村文化载体,提升群众文化自信。在实施“文化+”战略、坚持文化普惠共享、培育乡村文化产业过程中,武胜县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千村文化扶贫行动、文化惠民演出。

  实施文化+农业+旅游三结合,发展壮大乡村文化产业。

  乐山市夹江县:

  近年来,夹江县坚持以文化产业为抓手,实施“文化+”战略,不断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高起点规划,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提出将乡村文化振兴工程作为夹江未来5年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以佛、堰、纸、茶、美食、乡土文化为抓手。牢固树立“文化+”战略思维,振兴传统文化,实施乡村记忆工程、乡村文明行动,开展“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打造乡村特色品牌文化。

  注重传承与发展,延长乡村文化产业链。打造产业园区,规划文化装备制造园、文化陶瓷产业园、书画纸产业园、艺术家居产业园,形成一区多园格局;打造创作基地,以马村乡为重点,打造“手工书画纸古法造纸基地”;打造文创小镇,以石堰村为模板,积极打造集创作、生产、展示、销售、观光等于一体的特色文创小镇。

  国际化运作,高端引领乡村文化振兴。以马村乡石堰村为中心,建设艺术创作驻留基地;引进法国最美乡村规划设计团队,对马村乡石堰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

  全方位凝聚,合力攻坚乡村文化振兴。启动建设百里文化长廊,打造一批集农业文化创意、文化体验、文化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产业体,覆盖该县5个乡镇40个村落。

  甘孜州乡城县青德镇:

  在乡村文化振兴发展中,青德镇积极响应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大力推进文旅、农旅结合发展。

  主要做法为:抓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础保障。改善居住条件,实施藏区新居建设,积极推进改厕、改厨、改水等行动;保护风貌景观,着力保护原生态、原住房、原住民。

  抓精神文明建设,强化观念转变。发挥阵地作用,利用好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及固定电影放映场所;提升致富能力,邀请县乡农技员、致富能手、“土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传经送宝。

  抓特色文化培育,提升发展内涵。挖掘历史助民富,投入200万元建成了菩提广场;建设阵地强素养,建设了书屋和咖啡屋;繁荣文化重参与,对本地的歌舞、习俗、信仰等进行深度挖掘;文旅融合助增收,成立了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抓环境卫生管理,优化人居环境。加大庭院整治力度,对整改积极的,经验收合格的农户,采取“以奖代补”措施。

  泸州市叙永县水尾镇:

  近年来,水尾镇以脱贫攻坚为引领,以文化创建为抓手,坚持塑形与铸魂并重,初步实现了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一是挖掘内力,发展壮大民间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对各类非遗资源开展全面普查;传承传统文化,大力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开展文化图片展览、知识问答等活动;培育乡风文明,大力开展校园歌曲等文艺创作活动、“群文兴蜀·美术扶贫”志愿服务活动。

  二是借助外力,壮大本土文化品牌。以西溪为示范,实施文化振兴“一村一品”工程,实施“书法楹联进村·文化景观打造”工程,开展“扎染艺术”培训。

  三是增强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整合资源统筹规划,争取整合上级资金近百万元,每年集中推进1个贫困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电视信号户户通、广播村村响、电影月月放。

  四是增添魅力,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在传说原址、旅游景点立碑勒石。目前,全镇建成西溪云舍等42家乡村旅游酒店(含农家乐)。

  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

  近年来,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坚持“乡村振兴,文化先行”的理念,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资源,促进邛窑旧址与文创项目“联姻”,有效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蒲江路径。

  主要做法:一是健全阵地,夯实乡村文化振兴的硬件基础。投入450余万元,建成主题鲜明、亮点突出的明月村文化艺术中心;建成面积231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套了生态停车场、文化墙等;靓化8.8公里旅游环线,建成7个生态停车场、2.4公里旅游绿道,实施明月环线植物景观提升;完成明月国际陶艺村文创旅游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二是人才培育,激活乡村文化振兴的动力引擎。引进北京、上海、台湾等地艺术家和文化创客100余人入驻明月村成为新村民;孵化培育了明月之花歌舞队、明月村放牛班合唱团等村民文艺组织;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

  三是文化铸魂,提升乡村文化振兴的内涵品质。深挖邛窑历史文化特质,围绕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建设,将文化传承与乡村建设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