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放引领历史性跨越 从壮乡巨变看中国发展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4日 来源:新华网

 一艘海轮停泊在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码头装运货物(11月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一艘海轮停泊在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码头装运货物(11月3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新华社南宁11月11日电  题:大开放引领历史性跨越——从壮乡巨变看中国发展的力量

  开栏的话:

  1958年3月5日,经中央批准,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成立。

  60年来,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广西各族儿女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砥砺奋进,形成了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和睦、边疆安宁稳固、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即日起,新华社将开辟“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栏目,展示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新华社记者王念、王军伟、向志强

  近日,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首趟全冷链集装箱班列徐徐从南宁驶出,意味着北部湾港国际海铁联运水平进一步提升。

  沿海沿江又沿边的广西区位优势突出,然而受历史因素影响,广西大范围改革开放时间较晚,长期被贴上“边陲”的标签。进入新世纪,广西按下开放发展加速键,尤其是2015年中央赋予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将广西推向了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前沿。壮乡打开大门,开启了以开放引领跨越发展的生动实践。

这是作业中的广西北海市铁山港(9月26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这是作业中的广西北海市铁山港(9月26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大开放打开了壮乡自信

  北海,在广西具有对外开放符号的意义,早在1984年就被列入全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不过,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北海人是落寞的。上世纪90年代初的房地产泡沫,让北海经历了“失去的十年”,期间又在发展旅游还是工业、以及轻重工业间游移不定,经济发展与自身知名度不相匹配。

  出路在哪?最终是开放扭转了北海的发展格局。2008年1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准,北部湾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北海迎来“黄金十年”。

 这是广西北海市冠头岭附近的建筑物(9月2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这是广西北海市冠头岭附近的建筑物(9月2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一组数据是这个“黄金十年”的最好注释:铁山港货物吞吐量从2010年的117万吨增至2017年的1875.4万吨;一批企业相继入驻,电子信息产业产值9年间年均增长44.14%,2017年达到870亿元;在北海产生了广西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第一台海量存储器、第一台LED自适应显示器……

  如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我国沿海一环的经济地位凸显。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开放合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魏然说,目前北部湾经济区已经形成一个涵盖电子信息、冶金、石化、能源、健康与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粮油和食品加工、轻工制造业等8大产业在内的产业集群,“从产业荒漠成长为重要的产业基地”。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唐爱斌认为,“三大定位”新使命在干部群众中引发了“头脑风暴”,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深刻转变,激发起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有力推动了各领域开放发展的革新性突破。

  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超过2亿吨、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直通粤港澳、高铁运营里程位居全国前列、柳州成为我国汽车产量第三大的城市……从千里边境线、海岸线到广袤的内陆地区,开放的理念不仅在北部湾生根发芽,还深入到八桂大地的各个角落。

 游客在广西马山县古零镇古零村弄拉屯游览观光(3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游客在广西马山县古零镇古零村弄拉屯游览观光(3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10年前,创业成功的李荣光回到位于大石山区的家乡马山县弄拉屯,一心要发展生态旅游。穷山沟怎么才能吸引外地人?李荣光想了很多办法都不理想。2017年落户的国际顶级赛事“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来到弄拉,一举打响了“最美赛道”的名声,游人纷至沓来。“山还是原来那座山,却真的变成金山银山了。”李荣光感慨地说。

  2016年,全国首个高铁无轨站在百色市凌云县启动,汽车与高铁无缝对接的模式,让交通闭塞的贫困山区开始享受高铁的红利。无轨站开通后,许多贫困户做起了药材、水果等电商生意,实现了脱贫致富。正是开放发展,让千百年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丰富资源,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

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消费者在第十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选购商品(9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消费者在第十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选购商品(9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开放发展让壮乡人民变得更加自信。充满异域风情的东盟国家驻南宁总领事馆区,接连不断的国际会展,风味各异的东盟餐馆,东盟国家重要的留学目的地……走在壮乡首府南宁的大街小巷,随处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十足的“国际范儿”。

  2014年,新加坡商人苏丽华带着自己的蛋糕来到南宁参加东博会,随后便在南宁开店设厂。让她想不到的是,虽然新加坡风味的蛋糕很受欢迎,但让家长和孩子们趋之若鹜的,是店里组织的英语DIY活动,孩子们买蛋糕和体验做蛋糕时用英语交流,语言能力得到提高。苏丽华说:“语言是国际化的重要指标。对孩子们外语能力的重视,体现出这个城市的开放程度。”

  在中越边境东兴市江平镇,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靠海而居。曾经,京族群众“穷得只能顿顿吃海鲜”。当地人多地少,长期缺粮。“出海归来,挑着辛辛苦苦得来的收获走上十来里路,到附近的镇子上换粮食,一筐鱼虾只能换两筐木薯或玉米,吃大米则完全是奢望。”71岁的京族村民陶纪德回忆说,后来他们修筑堤坝填海造田,虽然造出了2000多亩水田,无奈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水田其实是盐碱地,产量少得可怜。

  改革开放以来,京族群众告别“以粮为纲”,因地制宜谋发展,“靠海吃海”在盐碱地上建起现代化海洋牧场,“靠边吃边”大力发展边境贸易,目前京族三岛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8万元,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楼。

  陶纪德怀着无限感恩与自豪的心情,在自家门前竖起了高高的旗杆,坚持每天挂国旗。五星红旗迎着猎猎海风显得格外醒目,陶纪德说,“作为中国人,特别自豪。”

 一列火车缓缓驶出钦州港(2017年12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一列火车缓缓驶出钦州港(2017年12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千帆竞发 昔日“末梢”成“前沿”

  打开中国地图,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一眼可见——北部湾。但长期以来,西部货物却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甚至一度出现“广西货不走广西港”而从广东出海的尴尬局面。设施差、效率低、成本高,企业的选择很现实。

  今天的北部湾畔,海阔天宽,千帆竞发。临海而建的钦州港火车东站繁忙有序,一批批来自海上的集装箱被吊上火车,这些货物将通过南向通道班列发往重庆、陕西、甘肃等地,有的货物还将转乘中欧班列前往欧洲。

  “90年代钦州港火车站开站时,只有很少的内贸货,在全国铁路格局中毫不起眼,钦州港东站刚建3年,就成了连接东盟与中国西部乃至欧洲的陆海枢纽。”抚今追昔,当年的老站长黄超善有点不敢想象。

  依托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广西开启了港口运营管理改革的大幕,对内北海、钦州、防城三港合一,对外加快国际化步伐,参股马来西亚关丹港和文莱摩拉港,与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合作建设码头,短短几年,北部湾港脱胎换骨。

  如今,北部湾港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通航,形成了内陆腹地走向东南亚、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等地的海上大通道。川、滇、湘、黔、渝5个西南中南省市通过广西口岸进出口的货物总值,年均增幅在30%左右。

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消费者在第十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选购商品(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消费者在第十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选购商品(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一带一路”建设给北部湾港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2017年9月,一条贯穿中国西部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就是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经此通道,货物由重庆向南经贵州等省区市,通过广西沿海沿边口岸通达东盟,向北通过中欧班列连接中亚、欧洲地区,从而形成“一带一路”的完整环线。

  作为中国陆海联运的关键枢纽,广西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地位今非昔比。

  如果说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是有形枢纽,那么“南宁渠道”则是无形枢纽。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王雷介绍,自2004年永久落户南宁以来,中国—东盟博览会共吸引了79位中外领导人、3100多位部长级嘉宾出席,74.6万中外客商参展参会,推动形成了国际合作的“南宁渠道”。

在广西凭祥市浦寨边贸区,东盟国家的货车进出运货(1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在广西凭祥市浦寨边贸区,东盟国家的货车进出运货(1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多重利好 前景令人遐想无限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箭在弦上,“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西正以锐意改革的精神,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

  今年9月,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与西江集团战略性重组,“沿海”与“沿江”开放的两大龙头实现“双剑合璧”,强化江海联运所释放的更大开放红利令人遐想无限。

  10月26日,中国东兴—越南芒街人民币越南盾现钞双币跨境调运业务正式启动,标志着两地银行开办毗邻国家现钞业务的新时代正式到来,这是广西沿边金融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

  在开放的广度上,广西不断拓展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的平台与机制。


  ——推进大联通。一个以港口为龙头,以陆路和空港为大通道,以保税物流体系和物流园区为关键节点,以快速通关为保障,以跨境电商为新增长点,连接多区域的国际合作大通道逐渐成形。

  ——构筑大支点。南向,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北联,加快畅通联系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甘肃等地的通道。东融,主动对接珠三角、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西合,联合云南等省份,加强与越南、缅甸、老挝等湄公河国家的合作。

  ——搭建大平台。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等为抓手,推动一大批中国—东盟合作机制落户广西。加快中泰(崇左)产业园、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玉林文莱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等建设,推动中国东盟合作向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合作发展。

  在中国1.8万公里海岸线的最南端,壮乡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势,奋力实现属于自己的光荣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