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记者从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召开的第五次中捷联合汉中天坑群科学考察研讨会上获悉:中外专家此前在对汉中天坑群的科考中发现了剑齿象化石。这是继20世纪80年代在汉中盆地初次发现剑齿象化石之后,再次发现此类化石,也是首次在汉中天坑群溶洞中发现剑齿象化石。
据介绍,在此次联合科考中,科考人员穿过泥泞的灌丛,从天坑下降近百米到达地下河峡谷底部,进入峡谷另一侧支洞。他们在追踪地下河源头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这处古生物化石。巨大的牙齿化石表面一道道棱状凸起,如搓衣板的沟纹,而化石表面晶莹剔透,如玉石一般。
随后,科考人员沿着水沟继续往上游搜寻,又发现了一块中空的疑似大象门齿化石和两块巨大的臼齿化石,另外在碎石和泥沙中散落着几块肢骨化石。
据参加此次科学考察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研究所地质专家张远海介绍,化石堆积处位于洞穴末端块石堆积体下方,根据堆积体的形态,并无溶蚀、搬运痕迹,初步推测为溶洞崩塌导致地表塌陷,将古动物掩埋至今。
剑齿象是亚洲特有的古哺乳动物,生活在距今600万年到1万年前的晚中新世至全新世,是继恐龙之后的“巨无霸”。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院长洪增林介绍,此次中捷联合汉中天坑群科学考察中发现的剑齿象化石,丰富了该区域古生物样本库,对研究该区域岩溶洞穴形成演化的古环境、古气候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11月5日至11月17日,应自然资源部邀请,以国际洞穴联合会副主席、捷克洞穴学会主席兹德内克·莫提契卡为领队的捷克考察团一行8人,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及广西南宁洞穴俱乐部,对我省汉中市南郑区小南海镇进行了第五次中国—捷克汉中天坑群联合科考。
此次中外联合科考在前四次的基础上,对南郑小南海的岩溶洞穴和地下河进行了调查、探测。同时,科考人员还开展了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古生物、地质遗迹等方面调查,并在小南海洞穴中发现了野猪左前牙、蝙蝠骨骼、老鼠骨骼等化石。(记者 乔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