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
清明假期之后,阆中古城景区又有了一个“大动作”。4月9日至30日,景区实行网络预约免费入园,每天限量1000张。毫无疑问,这是阆中古城吸引游客,带动文旅产业发展的“诚意之举”。
▲远眺阆中古城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整个文旅行业的“停摆”,国内游全面阻断使各大景区遭受了不可估量的重创。据统计,疫情导致四川全省文旅产业损失超1500亿元。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阆中古城不可避免受到巨大冲击,但与此同时景区也迎来了破旧立新、转型升级的机遇。疫情之下,阆中古城的“危”从何来?“机”藏何处?这关系到景区下一步布局的方向。
“一体化”发展升温,阆中打好翻身仗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阆中古城接待游客163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18.1亿元。今年整个春节黄金周,阆中古城因疫情而闭门谢客,旅游收入只能用“十分惨淡”来形态。
“预计在9月份以后,特别是国庆黄金周期间,旅游业会出现形势好转的迹象。目前我们将着力整合古城各要素,推动一体化发展。”阆中古城景区服务中心主任杨娜说,所谓的“一体化”发展,就是将“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相互融合,增强游客参与性和体验感,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加快推动相关旅游项目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阆中旅游吸引力。
▲阆中古城景区
可喜的是,今年清明小长假,阆中古城旅游已经开始复苏。为响应“春回天府·安逸四川”文化旅游季活动,整个四月,阆中古城景区汉桓侯祠、贡院、川北道署、文庙、中天楼、华光楼6个主要景点实行门票免票政策,吸引了不少游客。
“我们观察到,古城的商户比以往热情不少,经历过特殊的淡季,大家都铆足了劲,想要拼个满堂彩,搏个满堂红。”杨娜说,目前阆中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吸引游客,包括医护人员、湖北游客、警察等特殊人群。综合来看,“补偿性”消费与景区免费还是为阆中旅游的复苏加分不少,复苏需要时间,阆中已经上了正轨。
“风景”和“风险”如何平衡?智慧化管理要用好
“既要看风景,又要防风险”对旅游业来说,的确是一道考题,若一味追求“风景”、 侧重消费,很容易造成人员过度聚集,突破安全底线;反之,一味规避“风险”,过分限制人员流动,则会造成旅游业“停摆”。“风景”和“风险”如何平衡统筹,考验的则是管理者的智慧。
智慧化管理,是阆中古城选择的重要突破口。
3月18日,阆中古城恢复开放,古城内的清代四川贡院、张飞庙、文庙、中天楼等6个景点“开门”迎客,全面实行实名线上购票或现场扫码购票,游客人数限流入内。据杨娜介绍,根据上级和当地疫情防控相关要求,阆中古城进行了网络实名预约、体温检测、戴口罩、严格控制入园人数,园区严格执行操作细则31条。
▲阆中古城景区中天楼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在《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中要求“实行实名制购票”,并“鼓励景区采取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等方式有效减少人员接触”。
应防疫要求,阆中古城景区做好实名登记及测量体温工作,一定程度上增加检票入园工作量。“严格按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人流控制,入园人数较同期较低,还未达到平时的接待峰值,同时我们也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保障有序入园”杨娜说,智慧化管理在为游人带来便利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景区的运营管理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化”也正在成为疫情期间文旅企业重点开展的工作。“特别是在后疫情阶段,游客更乐于避开拥挤人群,选安静舒适的地方游玩。通过景区智慧化管理,游客能随时了解各景点的人数和相关情况,并通过定位导览和语音讲解,更好规划旅游路线,获得深度旅行体验。”杨娜说。
主动求变,占据新一轮发展的先机
新冠肺炎疫情让旅游市场受到严重打击。如何化解这次疫情给旅游发展带来的影响,是摆在文旅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推进文旅融合,是解答这一难题的重要思路。”杨娜说。
“融合”顾名思义是互相交融、互相促进,将时下流行元素和创新思维与传统文化与运营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发挥1+1>2的效果,已经成为文旅行业共识。
杨娜看来,疫情之后旅游业可能会出现三个变化:一是出游方式的改变,由过去的团队包车游变为自驾游,个性化、差异化旅游会更受欢迎;二是旅游内容的改变,自然类和文化类的观光旅游会率先启动;三是旅游方式的改变,自然康养式旅游将会迎来增长。
▲阆中古城
面对这些变化,阆中古城景区也及时改变战略,适应文旅融合的新形势,在旅游产品供给、旅游营销管理和旅游配套服务上提出相应的对策。“预计四月中下旬再亮灯会、恢复阆苑仙境文艺演出,提升游客夜间旅游的体验度,同时借助阆中作为中国春节发源地推出‘春节发源地,天天过大年’等活动,让游客不管何时到来都能够体验到天天过大年的感觉,提升对春节文化的参与度和体验度”杨娜说到。
疫情过后,各级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在文化认知、消费偏好、消费门槛上会有明显变化,旅游产品的创新性改变愈加重要,提出融合化的消费需求,“因此,旅游产品和服务应当更加多元化、专业化。